環保新聞

 

農試所新技術 菇類可增產兩成且又環保
2013-04-05

菇類栽培每年可創造88億的年產值,是重要的農作物項目,以往農民都用「木屑太空包」來種植菇類,現在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開發出更環保、更能增加菇類產量的新方法「隧道式堆肥室內發酵」措施,可以讓菇類產量提高20%以上,農民收益每年至少增加30萬元。(張佳琪報導)

 

菇類栽培技術有大進展,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研究人員開發出一項新技術「隧道式堆肥室內發酵」的技術,提高了菇類的產量又有環保概念。這項技術是在堆肥裡面添加有機添加物,放置在室內的發酵糟內,藉由溫度與空氣的制空,讓堆肥發酵。製作出來的堆肥非常環保,用的是稻草、蔗渣等農業廢棄物,且製程短,可說是相當環保,是一種對環境很友善的堆肥生產方式。

 

重點是,這種堆肥用在菇類上面,效果非常好,提高菇類產量20%以上。農試所主秘蔡致榮說,估算每次堆肥使用5噸的乾稻草做原料,栽培的菇類收成後,農民大約可以多增加6萬元的收入,以一年栽培五次來計算,每年的收益多出30萬元。蔡致榮說:「這套技術估計,假如以一年栽培五次估算,每年可增加30多萬元的收益」。

 

把這項堆肥技術運用在巴西蘑菇的種植上,以盤固拉牧草取代稻草做為原料,不僅巴西蘑菇的產量大增,更降低巴西蘑菇重金屬殘留的風險,有助於產業發展。

資料來源:中廣新聞網